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今日訊!賽迪顧問深度解碼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的5個“新變化”

2023-07-06 11:34:15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資料圖)

園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以國家高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為代表的園區已經從最初的“試驗田”不斷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制度創新的“先鋒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新時代新型工業化賦予了園區新的使命擔當。在此背景下,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依托對園區調研及數據分析,于7月5日發布了《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旨在全面評估我國園區發展水平,以問題為導向找差距、以示范為引領促提升。報告還指出了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的5個“新變化”。?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單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新特征《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顯示,在入榜數量上,國家高新區略高于國家級經開區。?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國家高新區占52席,國家級經開區為48席。1-20名中,國家高新區數量達13席。21-70名中,國家高新區占27席,國家級經開區占23席,國家高新區數量較多。71-100名中,國家級經開區占18席,數量明顯高于國家高新區。?圖 1 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園區類型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3.06?  在區域分布上,江蘇與廣東、山東共同組成園區發展“頭部陣營”。?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江蘇省占19席,其后依次為廣東省、浙江省、湖北省、山東省,入榜園區數量分別為9席、8席、8席、7席。甘肅省、青海省、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以及西藏自治區未有園區入榜。從區域實力看,1-30名中,江蘇省占6席,在發展質量和數量方面保持高位,與廣東省(4席)、山東?。?席)共同組成園區百強的“頭部陣營”。?表 1 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梯隊分布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3.06?  在機制創新上,政區合一、整合升級趨勢明顯。?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共有近30個園區在不同階段先后開展了“區政合一” “區鎮合一” “多區合一” 等管理模式創新探索。2022年,整合了原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榭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寧波北侖港綜合保稅區、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的寧波經開區正式掛牌。長沙高新區、湘江新區、岳麓區實行了“三區合一”。?表 2 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管理機制創新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3.06?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新格局《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顯示,從東部地區看,北上廣強者恒強,江蘇、浙江需重點關注腰部園區。從中部地區看,總體實力持續提升,安徽、湖北兩省進位明顯。從西部地區看,省會城市頭部園區相對穩定,整體略有下滑態勢。從東北地區看,遼寧領跑東北地區,各省分化較為明顯。?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新成就《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千億級園區已達54個。?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共有54個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園區,較上年增長6個。 67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家的園區,較上年增長2個,49個進出口額超過500億元的園區,較上年增長9個。?  從入榜高新區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所有國家高新區的81%。?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52家國家高新區的企業營業收入達379336億元,占所有國家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的7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92714家,占所有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81%;上繳稅費達15295億元,占所有國家高新區上繳稅費的72%;出口額達42264億元,占所有國家高新區的81%。?  從入榜經開區看,出口額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出口的60%。?  2023年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中,48家國家級經開區的GDP達63403億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GDP的46%;實際利用外資達386億美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的56%;稅收收入達11745億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稅收收入的53%;出口額達30396億元,占所有國家級經開區出口額的60%。?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新問題《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指出,園區區域發展不平衡依然嚴峻。?  2023年百強園區中,入圍數量、經濟總量、進位情況等反映出區域發展不平衡呈減緩態勢,但西部園區發展仍較弱。從入圍數量看,2023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入圍園區數量分別為57、21、15、7家,相比2022年,東部減少2席,中西部分別增加1席,但西部數量仍較少。從經濟總量看,2022年、2023年東部入圍經開區GDP分別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東部入圍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分別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較大但有所減小。從進位情況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為代表的中部地區進位較為明顯,西部進位不明顯。東部地區中,江蘇、山東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圍園區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高新區區域發展失衡加劇。2023年百強園區中,東部與中西部國家經開區在進出口額(2022年:2.38倍;2023年:2.18倍)、實際利用外資(2022年:1.57倍;2023年:1.44倍)等關鍵指標上的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但是,國家高新區區域發展失衡仍在加劇,在創新能力上的差距尤為突出。入圍百強的國家高新區中,2022年和2023年東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是中西部的1.56倍、1.93倍,差距拉大。此外,2023年園區百強中,52家國家高新區的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國國家高新區企業營業收入的7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81%,上繳稅費占全國國家高新區上繳稅費的72%,集聚度明顯較高,頭部效應明顯。?  經開區創新發展壓力較大。2023年百強園區中,共有52家高新區、48家經開區。頭部1-30名中,高新區占17席,經開區占13席,高新區優勢明顯。尾部71-100名中,經開區占18席,高新區占12席,經開區占比較大。該結果與評價指標體系中科技創新和產業躍升指標權重較大(各占30%),有一定的關系,但也據此反映了經開區的短板。以1-30名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指標為例,入圍高新區是入圍經開區的約10倍。剔除中關村科技園區、上海張江、深圳高新區三大頭部高新區的影響,其余14家高新區與13家經開區的差距也近4.7倍。此外,整體來看,入圍經開區與入圍高新區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數量、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等指標上差距也較大。?  都市圈中心城市園區獨強。僅從國家發改委已批復的8大國家級都市圈看:第一,西安都市圈、沈陽都市圈除中心城市有入榜園區外,都市圈覆蓋的周邊城市均未有園區入圍。第二,成都都市圈、武漢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成都、武漢、南京、長沙等中心城市均有園區入圍,但非中心城市僅有部分園區入圍。其中,成都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僅有德陽經開區入圍,且處于百強尾部(98位),眉山、資陽尚未有園區入圍;武漢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僅有黃石、鄂州有園區入圍,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均未有園區入圍;南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鎮江、蕪湖兩地有園區入圍,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等未有園區入圍。長株潭都市圈中,湘潭尚未有園區入圍。第三,重慶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園區入圍情況整體不理想。?  部分經濟大省的園區不強。2022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位列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前十省份。從十大省份百強園區入圍情況看:第一,福建省、河南省入圍園區的數量不多,均只有3家。第二,山東、湖南兩省入圍園區的實力不強。其中,1-15強中,山東省尚未有園區入圍。湖南省入圍園區位次分別為28、35、48。第三,四川省入圍園區分布存在斷檔。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分別位于7、36位,綿陽高新區(92位)、宜賓臨港經開區(96位)、德陽經開區(98位)則均處于最后梯隊。此外,2022年GDP十強城市中,重慶入圍園區數量較少,僅有重慶高新區(54位)和重慶經開區(65位),且位次相對靠后,園區發展水平沒有充分體現城市實力。?  轉型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從對2023年百強園區在產業集群建設,集約化、數字化、低碳化發展,以及產城融合、企業服務等加分項的得分情況看,總體較不理想。例如,三化轉型上,多數園區的發展舉措以落實省市級總體部署為主,但在實際推動中存在“不敢轉”“不愿轉”“不知道怎么轉”的問題,且缺乏配套政策支撐。在產城融合上,探索了“政區合一”“多區合一”“整合升級為新區”等多種模式的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過程中暴露的人員編制、薪酬激勵等深層次問題仍需要較長的時間消化解決,在促進產城融合上的實際效果仍未有定論。在企業服務上,多數園區加分主要集中在“政務服務”改革,但在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企業服務構建上的部署明顯不足。?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2023)新方向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園區是“實體經濟”的集聚區,百強園區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主戰場。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認為,新時代下,百強園區發展應重點做好“高端化”“數字化”“融合化”“綠色化”“開放化”。?  在高端化方面,一是推動園區產業基礎高級化。二是提升園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在數字化方面,一是重點破解“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的問題,推動園區工業企業生產制造環節和能源管理數字化。二是探索建立以園區CIM平臺為底座的智慧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率效能。三是推動政策供給從“給優惠”向“育場景”轉變,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在融合化方面,一是要以一二三產融合,帶動產城融合,以體制機制改革帶動產城融合。二是圍繞新型消費需求布局新業態,同步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在綠色化方面,一是要加快新能源供應。二是加大“存量空間挖潛”,推動存量空間再布局,開展盤活路徑再研究。在開放化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外資企業服務機制,構建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二是支持園區外向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建立和完善企業境外投資服務體系。三是創新國際產學研合作模式,建立全鏈條國際創新成果轉化生態體系。

(責任編輯:王丹萍)

關鍵詞:

參與評論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30|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2020|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538prom精品视频线放|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老熟女露脸视频|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