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究竟如何落地?2015年2月起,全國建立了由26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正式開始了全國智慧城市統籌落地。
事實上,智慧城市有很多落地的地方,比如說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但是問題在于這些都是政府主導的封閉體系,社會力量很難介入,這就導致了智慧城市政府主導,企業反映冷淡,有力也使不上。
專家指出,不通過市場化的運營,智慧城市的發展逐漸會成為政府的形象工程,是社會的負擔,要讓智慧城市真正的發展就必須要打破政府壟斷的壁壘,創造社會、企業能夠共同參與的平臺,而作為智慧城市基礎元素的公共服務單元卻很好地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讓智慧城市的建設真正成為老百姓身邊的落地項目。
在此基礎上,在城市建筑設計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思納史密斯(集團)中國,結合“互聯網+”技術,專注研究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并在行業內首次提出了具體定義: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是根據統一體系的模塊式建筑單元,工廠化生產,可裝配與快速搭建;根據不同的基礎模塊進行自由組合與功能擴展;運用物聯網技術,智能化集成,科技含量高;具有時尚快捷、智能管理、智慧運營的特色,并在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等各個環節中實現高效生產。綠色環保材料與可再生能源的運用,使得產品可廣泛運用于旅游、養老、辦公、城市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
目前,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在各領域的應用,已經為解決傳統城市公共服務面臨的問題探索出一系列的成功模式。
傳統城市公共服務單元面臨的問題
在以往城市建設中, 公共服務單元作為相對薄弱環節一直為大眾詬病,是智慧城市建設亟需解決的社會難題,歸結下來,主要問題有:
建設成本高:公共服務單元建設成本高、施工復雜設、周期長等問題導致智慧城市配套服務單元普遍數量不足,遠沒有滿足百姓需求;
管理較薄弱:不少地方公共服務單元的存在管理還不到位、百姓真正需要的服務考慮不完善,人性化程度遠遠不夠,諸如公共服務單元的開放時間、服務內容、服務質量都遠不能達到百姓滿意;
智能化缺少:設施不智能。缺少智能化功能或是智能化不足的設施,無法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既不能承載智慧城市節點的功能,又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人們對設施的智能化需求。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 解決三大問題
究竟如何推動“互聯網+”戰略落地,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解決傳統公共服務弊端,做到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與智慧城市高度結合,滿足人們對現代智慧生活的需求,為此,技術專家們已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初步的實踐成果。
第一,單元模塊化,實現快速建造,解決“建設成本高、施工復雜”的問題。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通過統一體系的模塊式建筑單元,工廠化生產,建設周期大大縮短,人工、材料費用低,可以極大程度提升建設效率,實現快速建造,快速使用,增加服務單元數量,滿足百姓需求;
第二,服務人性化,提高服務質量,解決“管理薄弱”的問題。
很多專家認為,智慧城市落地除了建設外,還需要加強管理,有持續性發展。滿足百姓需求,就要認真研究百姓真正需什么,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采用新型環保材料搭建輕質建筑,快速搭建,對安裝現場最小的破壞,可以進行人性化的安放和統一管理,靈活滿足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做到讓百姓安全放心。
第三,感知、智能、互聯,解決“智能化缺少”的問題。
智慧城市,重在一個“智”字,在“互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融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解決環境、健康、安全、智能控制等需求,不僅能讓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互聯、互動,更能通過技術手段讓原本不智能的傳統設施“聰明”起來,加入到智能化服務中來,為百姓帶來真正的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 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不僅解決三大傳統城市公共服務問題,在實際的應用拓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推進了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
據思納史密斯(集團)中國董事長朱軼俊先生介紹,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將應用于包括但不僅限于公共廁所單元、零售單元、書報亭單元、公交站臺單元等多個領域。
在這些具體的細分應用領域,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結合微信公眾號、APP、網站三位一體解決實際需求,充分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優勢,將這些公共服務單元打造成智慧生態圈,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質量。
“互聯網+廁所”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的經典案例
目前,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目前已在多方面進了探索和實踐,就拿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廁所來說,不久前,鄭州市鄭東新區依托思納史密斯(集團)中國在城市建筑設計領域的豐富經驗,結合了“互聯網+”技術建成了13所“智慧公廁”,并成功投入使用,成為行業人士競相推崇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建設的經典案例,同時也讓廁所革命得到了真正落地。

第一,模塊生產,快速搭建。通過模塊化生產,實現組件標準化、生產工廠化、安裝便捷化。充分體現施工周期短,人力消耗少的優點,實現了建筑產業化的需求。
第二,智能集成,智慧管理。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建筑模塊中集成智能模塊,解決了建筑智慧化運行,智慧化管理的特點。
一方面,建筑附屬設備實現智慧化,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廁所內設施的智能管理。實現對溫濕度監測、燈光控制、排風控制、電量計量、故障自檢等智慧化集成。
另一方面,管理智慧化。通過智慧管理軟件(APP或微信公眾號),不僅能夠實現提供公廁使用報告,更可幫助如廁人員利用移動互聯網自動查找和定位廁所,并查看廁所使用情況,徹底解決如廁難,排隊長的實際問題。
第三,生態環保,運營擴展。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單元,公廁單元的生態環保和運營也已成為“互聯網+時代”下的重要熱點。在生態環保方面,“智慧公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從材料使用上,污水處理上達到生態環保需求,做到低排放、零污染,真正做到生態環保;
在運營方面,“互聯網+廁所”運用互聯網優勢,將廁所打造成商業服務站,如配套便利店、機器人商店、花店、公共交通工具租賃點、候車亭、廣告展示牌等,,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以廁養廁,以商養廁的新型運營模式。
“惠民生,圖發展”,專家表示: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是在技術上實現“智慧”,最終的目的是要真正滿足百姓需要。因此,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單元的建設必將是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途徑,成為智慧城市的實踐樣板。
參與評論